当我们走进傅抱石的人生故事,却发现这位被称为新金陵画派旗手的领军人物,在30岁以前,竟然从来没有踏足过“金陵”这片土地。这个在南京享有殊荣的中国画巨匠,一生学画却从未拜过师、成年后的教师资格一直被人质疑、十三岁之前没有进过学堂、他的童年似乎不仅和绘画没有丝毫关系,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! 那么,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经历,让傅抱石超越了自己与生俱来的命运格局,书写了人生和艺术的双重传奇的呢?
在南昌市熙熙攘攘的中山路上,这栋灰色的大楼里总是那么热闹。每天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参观的游客们,都是为了了解87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重要革命史实,“八一”南昌起义。在这栋南昌市当年最豪华的大楼里,曾经风云际会,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。但人们也许并不知道,当年那个南昌一中的美术老师傅抱石,也恰巧是在这里,改变了自己的命运。
《往往醉后》这枚印章是傅抱石一生的最爱。据说,只有当画出了自己极为得意的作品时,他才会在画面的一角,重重地印上它。傅抱石似乎是在向人们表达,他的上乘佳作,往往都是醉后而得。面对这枚印章,我们不禁疑惑:向来处事谨慎的傅抱石,怎么会迷上喝酒?以至于绘画也要借助酒力,甚至一度达到了非酒不能为画的程度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