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10月9日,央视知名主持人李思思,
在多个社交网站上,
同时推出了这么几句文艺直白的话:
“难舍最是揖别日;
丝丝杨柳谢东风;
十三载奋斗,感恩所有;
启前路风景,沐光而行。”
这立即引起了网友的猜测。
有人问她:“你已经离开央视了吗?”她回答:“是的,开始新的挑战了。”
她大方地承认了离职,并正面回应了传言。
早些日子就有消息说李思思已经离开了央视。
现在看来,很多时候,谣言就是真相的亲信。
瞬间,“李思思离开央视”的热搜迅速冲到了榜首。
有人感叹道:“倪萍退休了,周涛被调走,李咏去世了,朱军受到了毁谤,
董卿不再露面,现在李思思也辞职了,一个时代结束了,我们的青春也回不去了。”
有人叹息:“李思思,那位主持过九届春晚的传奇人物,也不再主持春晚,
春晚舞台上再也没有熟悉的面孔了,我的春节期待变得更加稀少。”
更有人感叹:“我真不明白李思思为什么辞职呢?
央视是众多人梦寐以求却未必能进入的单位,她竟然说辞就辞了!”
众人的议论纷纷,让我不禁第一次向百度查询李思思的资料。
2
李思思,出生于1986年,已经37岁,完全步入中年。
中年人的命运有两种选择:或者像农场的驴一样继续为老板卖力工作;
或者在迟来的叛逆中辞职信拍在老板桌上,
潇洒地摆摆手说道:“世界如此广阔,我渴望去看看。”
据说李思思离开了央视后,已经找到了创业项目和职场退路。
这意味着她很可能像央视的前著名主持人张泉灵、李小萌那样,
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吸引力的个人形象,开始追逐创业女性精英的成功之路。
更何况,已经育有两个儿子的李思思,绝非电视屏幕上所见的那样温柔可人。
这位能歌善舞能主持的女子,实际上是一个学霸的代表。
年仅18岁,她在北大新闻传播学院以优异成绩考入。
以大一学生的身份参加《挑战主持人》后声名远扬,
创造了节目有史以来最辉煌的记录——成为第一位八期女擂主。
大二时在央视的主持人全国选拔赛中荣获季军。
加入央视主持13年,多次担纲大型晚会的主持人,并成为全国观众都熟悉的面孔。
然而,就在这个后疫情时代的开局之年,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涌入传统体制,渴望在其中寻求保守安稳。
然而,此时自媒体领域却响起了非常时期的警钟,
发出“千万别创业,千万别辞职”的呼声。
然而,37岁的李思思却离开了央视大楼,踏上了另一条跑道。
她的决定,或者说她这样的人做出的选择,在非常时期显得独具慧眼,毫不费力。
然而,这样的选择对于许多人而言,特别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而言,
只能作为旁观者,而无法效仿。
3
在疫情爆发之前的2019年,当我在职场辞职时,
我认识了许多年的一位好友也在嘟囔着要摆脱体制束缚。
她是一位研究生,学习的是极具艺术气息的文学专业,
然而她在考取了公职后却被分到枯燥乏味、风险极高的财务岗位上。
眼看着前任科室主任都卷入腐败风波后被投入监狱,
她每天都在反感工作和不愿冒险的恐惧中,小心翼翼,不安心。
“这份工作我受够了,我也要辞职。”
每次一起用餐时,在吐槽完单位工作和人际关系的种种不满后,
她依靠酒精壮胆,总是我听她喊出这句话。
然而,疫情很快到来。
她的丈夫所在的小微企业因为订单减少而面临减半的工资;
接着,她年迈的父亲被确诊为癌症,虽然医保可以报销大部分费用,
但是照料和履行孝道责任是无论如何忙碌也无法推卸的责任;
她的父亲尚未度过危险期,而她的母亲情绪又不稳定且过度思考患上了抑郁症……
她还有两个孩子,老大正处在被所有人嫌弃的青春期,
而老二刚进入充满纷扰的小学阶段。
她每天在单位、医院、家、学校之间来回奔波,像一个忙碌的陀螺,
早已经将辞职的想法抛到衣柜的深处,就如同将过季的衣服丢弃一样。
几天前的见面,她憔悴得像是一位刚从混乱的战场上艰难逃生的幸存者,
心有余悸地说:“我已经不再想什么了,无法经受更多的折腾,
只要能有一份工作,好好活着就知足了。”
因此,当昨天看到李思思从央视辞职的热搜时,我眼前闪现的实际上是我那位老朋友,
她脸上流露出对生活的认命神色:
人与人之间的差异,比人和鱼之间的差距还要大。
在后疫情时代,有人离开众人追捧、光彩夺目的舞台,挥一挥手,不带走一片云彩。
而有人坚守着每月薪水的五千,觉得那份工作就像是鸡肋一样,擦干眼泪,
继续默默地工作,扮演着像拉磨的驴一样的角色。
4
今天早上,当我浏览新闻时,看到一位名人携带着数亿美元的资产移民海外,
同时也有人因为月薪只有一万而为买不起面包感到忿忿不平。
这一现象的差别,除了个体能力、身价和财富的差异外,
更深的真相是大灾难之后社会上的两极分化:
那些有勇气和后路的人越来越愿意自由自在地做自己。
他们选择辞职,或者移民海外;有人选择安于现状,周游世界。
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有实力,所以毫不畏惧。
然而,那些没有勇气和后路的人只能滞留在原地,抱有侥幸心理。
他们不敢辞职,不敢旷工,不敢反抗,不敢奢望。
因为他们害怕,所以如履薄冰。
自由的选择更加自我,而保住性命的选择则更加保守。
那些有实力的人往更好的风光去,而那些处在劣势的人则陷入更深的泥淖。
这是后疫情时代与时代巨变下的错位现象,也是社会剧变下撕开的人间真相。
我们每个人都被卷入其中,各自立场不同,却互不了解。
然而,这并不需要悲观和绝望。
因为秋天已经过半,春天也不会太远。
等待着下一个春天,那些在土壤中生长的草芥和树木、田地、庄稼、湖泊,
将会蓬勃生长,带给世间勃勃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