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,冯叔与老友张跃就「人生、信仰与活楼」这个话题进行了一场直播对谈。
张跃,远大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,中国罕有的只搞原始创新的企业家。因所有产品围绕节能减排,荣获联合国2011年地球卫士奖。
张跃是如何成为张跃的?为什么冯叔和张跃都认为「活楼」是改变世界的建筑?他们究竟是如何思考的?
「风马牛地产研究院」整理了这场直播的部分内容,分享给大家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。
1
关于人生
1、远大的起源:关注社会需求
冯仑:
我第一次来远大城是在1998年和王石一起的。远大集团当时是做空调,做到了全球最大。第一次来,我就被远大的理想所感动,被这里的氛围所感染。
你以前其实做了很多事情,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你个人的了解不如对远大产品了解的多,这是远大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品质。你们做得更多的是更好地让产品服务于客户,改变世界,而不是个人在外边讲很多。
你最早做空调是什么起因,后来为什么又做可持续建筑?
张跃:
我们公司的整个演变历史跟关注社会需求完全连在一起。20世纪80年代,那时候南方解决不了冬天的暖气问题,北方很舒服,南方很难受,我就想南方是不是也能有采暖,但锅炉爆炸的事情让我们很警惕,于是开发无压锅炉。
锅炉做到四个年头,发现夏天很热,但当时缺电,很多工厂只能工作3天,再休息4天,我们就研究不用电的空调,生产出以工业废热、发电尾气及天然气为能源的非电空调。搞空调十几年后,发现对建筑进行隔热,节能空间大得多。
2、不贷款、不上市、不多元化
冯仑:
当时远大已经做到非电空调世界第一,按照这样的逻辑,中国很多企业家会选择去上市、进行资本运作,然后扩大规模、占领市场。你为什么没走这条路,而是转头去做可持续建筑?
张跃:
1994年就有专门搞上市的基金公司联系我们,差不多30年了,但没上市是对的,我们觉得上市太复杂了,再说上市的目的,如果为了融资,我们当时又不缺钱,20多年都没有向银行贷过款,没向任何人借过钱,所以完全不考虑(上市)这件事,别把自己弄得太复杂。
冯仑:
其实这也是你和远大的一个特点,就是专注做事,不让复杂、不相干的事分散精力。
张跃:
应该算是我的个性,不愿意牵扯任何复杂的事,而是把精力用在经营、研发产品上,尤其我总有新点子出来。要是上市公司就挺复杂、挺麻烦,很多人就会质问你。一个独立公司,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嘛。某种意义上说,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原始创新技术,跟我们没上市是有关系的。
冯仑:
不被资本或者投资人简单地驱使。
张跃:
也不会被别人的观点左右,他们怎么看跟我没关系。所以过去就做了这么多东西,不论是空调、空气品质、建筑本身,里面的抗震问题、节能问题、品质问题,甚至工厂化中如何保证质量、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问题,都一一解决了,后来又做芯板路桥、风电产品等。我相信每一种产品对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气候保护都有着根本性改变。
2
关于信仰
1、三年不出门、不社交,专注聚焦技术
冯仑:
我上一次来远大见张跃,他跟我说,三年没有出这个园子了。那天晚上,我俩憋不住就偷偷出去了下,这也是张跃三年来第一次出去。他也不在外边吃饭,几乎把所有社交减到最少。这种情况下,14年投入90亿元来做可持续建筑,让住宅可以在工厂里生产。
其实,我们民营企业里,科技企业也好、地产行业也好,一直都是有不同选择的,但像这样完全出于对环境和社会考虑、致力于用技术改变世界的企业,从我身边来看,远大是唯一的,不是因为利润和赚钱,而是着眼于创新,宁愿14年来不赚钱、不断投钱进去。
大概10年前,我和张跃在墨西哥坎昆参加气候大会时,曾在海边散步了一个多小时,我那时候畅想立体城市,并不懂太多技术,但张跃就完全投身到技术和解决难题的过程中,今天这个活楼建筑住宅产品,已经完全可以像汽车一样销售了。
张跃:
还是要把我们在坎昆的对话延续下去。城市是要竖向发展的,事实上保护气候和提高生活质量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,就是通勤,每日往返通勤的能耗,不仅是对市民时间和精力的磨损,还是对国家精神财富和人力资源财富的磨耗。
如果把城市密度增大,在同一个区域内,既有工作、居住,又有医疗、教育和娱乐,我们每天的活动半径变小,在全球范围内,可以带来25-30%的减排。这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事情,推动建筑本身的隔热节能;建筑材料的永久性,拥有1000年寿命;同时推动高密度城市。
2、目标越大、困难越小,目标越小、困难越大
冯仑:
之前你跟大家分享过一个理念,我也感同身受。「预期、目标或欲望越大时,对眼前的困难越能够承受,而且不当回事儿。」
张跃:
这就是分子和分母的关系,比如,工业化住宅有60万亿元的市场,我的活楼产品可以得到一个机会,那平常遇到的困难算什么?根本不算。现在遇到的不过是6亿元的困难,或者20亿元的损失,但是之后是60万亿元的市场。
冯仑:
心大了,承受力也大了,眼前的困难就小了。就好比说,我的承受力是100万,缺100万时,对这个事的感受就是困难特别大,但是,如果我的欲望是几千亿,那么差100万,我心里就感觉这不是多大的事。
张跃:
有人跟我说,「在你嘴里,好像创新很容易的,难道真的有那么容易吗?」我说,「不容易,只是跟你说的时间有限,只能轻描淡写、删繁就简嘛,创新是天天会遇到困难的,尤其是要真金白银花出去的。」我要是个上市公司或多元股份公司,我这个老板早就被人家炒掉了,困难太多了,但是对我来说它不是困难。
为什么不是困难?是因为我的目标在那里,60万亿的市场规模。
3、靠创新解决地产商爆雷问题
冯仑:
我知道为什么当初(推动立体城市)遇到了很多障碍,其实是缺你这个东西。大家一听用钢筋混凝土,老反驳我说,你做一个水泥森林对城市有什么好?现在我可以回答了,我们叫不锈钢森林。
张跃:
对的,由于科技化的结构,使得高层甚至超高层变得很便宜。现在远大在帮六七个客户做1000米以上超高层的方案,比如印尼新首都努桑塔拉、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、墨西哥城和迪拜等,因为量大且重量轻,把传统意义上的超高层建筑的奢侈品概念彻底破解。
冯仑:
我一直在讲创新,不要老看着地产行业在爆雷,我们也在用创新来解决爆雷、人居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的问题。
张跃:
爆雷看上去是行业大形势,但其实都是有原因的。老板、决策人想快速扩张自己,冒了很多资金、经营上的风险。但你用活楼来做的话,一切都是可预期,我们的建造速度快,你可以更快地发展自己,没有经济上的风险,客户对你也信任,因为活楼是工厂化、标准化的产品,100%交付,不会烂尾。
所以曾经爆雷的地产老板们,跟活楼来合作的话,可以最小风险或是零风险来使企业快速发展,甚至还可以考虑在全世界发展,因为模块化是可以按集装箱的尺寸全世界运输的。
另外,一家公司的能力是有限的,远大提供技术,可以跟任何承包方、承建方或地产公司进行合作,除了简单的买卖关系外,还可以跟地产上下游产业链进行生产方式、供应链的合作。
3
关于活楼
1、14年投入90亿元,像造汽车一样盖房子
冯仑:
最近来远大考察的人越来越多,很多还都是地产商,这是个特别重要的转折点。大家看地产行业,看到的一面都是爆雷,实际上还有个趋势叫创新。我知道,张跃花了14年时间,累计投入90亿元,用的都是自己的钱,就做了一件事情--解决住宅的工厂化生产。
也就是说,以后我们住的房子,可以都在远大生产线上,像汽车一样做出来,然后到现场一天安装10层,然后空气品质好、面积得房率高,规模到达一定量的话,成本还比传统盖房方式低,另外建筑本身还能移动,而且安全、防震、防火等等。
张跃:
活楼与传统建筑对比,主要有这6方面优势。
第一,建筑方式不同,活楼完全是工厂化制造,通过流水线来生产。目前,人类所有的科技都很先进了,但关系最密切的建造方式反倒是很落后,没有真正地用上现代科技,近百年来都是一样的,设计院设计、包工头施工、地产商售卖,在整个链条中,地产商的角色像是一个倒卖者,而不是真正的技术提供方。
活楼通过工业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,把建筑变成一个产品,一个类似轿车、飞机的东西。虽然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,但也是非常大的进步,最重要的是,大家有这个意识,人类要跟上现代科技,用工业的方法来解决住房的问题,不能用手工业的方法。
第二,传统建筑是钢筋水泥土的房子,本身就有几大缺点:
不抗震,今年土耳其南部接连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,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(OECD)创始会员国,土耳其算是比较发达的国家了,但地震后还是一片一片的倒;不能传承,一般住宅只有50、60年的寿命,它不能成为我们的财富,很多人说买个房子留给小孩,但其实留下的是个垃圾;甚至对气候破坏很大,前几天,一个国外客户告诉我,最近的研究结果,全世界10%二氧化碳排放、20%大气污染都是来自混凝土。
而我们自己原创发明的不锈钢芯板材料,重量特别轻、用量也少,比用钢还便宜,能够在价格层面跟混凝土竞争。
冯仑:
用芯板以后,活楼建筑的自重是传统建筑的多少?
张跃:
1/10,活楼建筑的自重是170公斤/㎡,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加上精装修是1.7吨/㎡。还有一个好处,能省掉80-90%的地基成本。
第三,舒适节能。通过22公分的岩棉隔热、四层玻璃窗、窗外遮阳、窗内隔热和新风热回收等5大措施,采用近零能耗建筑标准及被动房标准,一下子能使建筑能源降低90%。
第四,空气品质。我们发明洁净新风机已经十几年了,能够一直用的人很少,大家总觉得我开个窗户就可以,但不知道火力发电厂、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和粉尘、烟雾都会吸入到肺中。
所以一个房间空气品质好的话,必须要用新风机,它解决开窗通风问题,又解决过滤室外脏空气的问题,更是隔绝了噪音。毕竟,现在大多数人生活在城市中心地区,不同程度地存在污染、噪音等精神伤害。
第五,房间布局极为灵活。12X4.8米的空间没有任何障碍,无柱无承重墙,以前开发商设计的空间,只能被动接受,但这个活楼等于是自己可以决定空间如何使用。
根据单身、生育、养老的不同需求,你可以没有厨房,把一面墙挪开,让客厅大一些、卧室小一点,或者把两间卧室变成一间。这是真正的活的楼房,以往人们认为模块化建筑看上去很死板,其实远大活楼是唯一能让房屋变成活的楼房。
第六,高效率交付,由于是工厂化,可以把所有客户需求都预先在工厂流水线解决,我们还设计对接了全球通用的集装箱尺寸运输,现场展开后房间宽一倍,达到4.8米。方便的物流使得活楼可以抵达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。
2、传统建筑VS工业化住宅,两年半VS半年
冯仑:
我补充一点,从效率角度来看,传统开发商建造住宅大概要两年到两年半时间,工业化住宅从前期准备开始到最后交付,快一点就是三个月。
张跃:
如果这样算的话,估计要半年时间。第一个月,办政府的手续;第二个月,买到土地、开始施工,光是地基就要三个月;第三个月,工厂生产还有检验流程,最后到安装交付,通常一天3层,不管你房子多大,最慢最慢一个月就能装完。
冯仑:
所以能省两年时间,之前100米的住宅用传统方式建造要两年半时间,现在工厂化生产只要6个月,这就是效率,效率对应就是成本,以后我们一定就是买现房。就不能想象现在买汽车,买个毛坯车、预售车,没有这样的车。
我刚才说,地产行业一头是爆雷,另一头是创新。以后怎么样做到地产公司不爆雷,我的体会就是用远大技术和产品。为什么呢?对客户来说,保证你交钱能拿到成品,绝对不会烂尾,开发商就不爆雷了嘛。关键价格也不高,还是精装修。
4
关于生活
1、我为什么变成一个极端环保人士?
冯仑:
问几个有关你个人的问题,熟悉远大张跃的人,对你有两个印象:
一是,远大不贷款、不上市、不多元化,知道远大是埋头苦干,踏踏实实做产品;二是,张跃是中国第一个有直升机驾驶执照的企业家,上次我来工厂考察,他就带着我开直升机,我们几个比较胆小,他还老(晃动)逗我们,王石也被他这么逗过。怎么现在不开大飞机了,还成为一个极端环保人士?
还有一点,我吃饭的时候还看到光盘纪律:不剩三粒饭、一根面、一丝肉、二片菜、五勺汤。大家都不敢剩饭了,你是因为什么而改变呢?
张跃:
我乍富以后确实是不考虑任何责任、拼命消费,后来书读得多了,接触世界顶尖人物多了以后,发现气候变化确实会让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灾难性的后果。平均气温增长5℃后,大概有1/4的城市要被淹没,接着粮食减产、瘟疫横行、洪水凶猛。
我们一定要有行动,包括三个方面:
第一,尽可能地从我做起,去约束自己;第二,用产品解决问题,我最近做了远大30MW风电项目,除了节能减排外,还做可再生能源,我对风电的看好程度已经超出了曾经的预期;第三,就是国民教育,我们人类的财富增长幅度和富裕水平是不是有一个限度,对物质欲望的追求也要有边界。比如,欧美已经很发达,增长能不能不要再看GDP了,没有增长就没有选票、没有增长就沮丧和难受,应该改变这样的观念了。
2、对工作狂热爱好,24小时在办公室
冯仑:
张跃是非常专注和投入的,前几年过年的时候,我俩通过电话,我问他在哪儿呢?他说在办公室。我诧异地问,怎么还在办公室?过了一两天我来了,就是现在这个办公室的样子,墙上挂了很多名人名言,就是我十几岁喜欢贴在家里鼓励自己的那种。当时他还没60岁,我跟他说,快60岁的人居然还相信这个,用名人名言鼓励自己,真是太伟大、太了不起的力量。
关键还有一点,张跃每天做了无数多的卡片,把每一个事情随手都记下来,然后马上就要解决。我经常在这边看到,他拉着一群人开会,每个人都要解决一个问题。所以,创新除了要有勇气和毅力,关键还得专注、专业、专心,持之以恒。
我知道张跃每天几乎24小时都在这个办公室,除了每天晚上回家陪妈妈吃饭,吃完饭又回到办公室,甚至还住在这里,整个研发团队就在这楼下。
张跃:
公司不同业务部门的研发团队在这里都有办公的地方,在湘阴那边的工厂人更多,有将近1000人在做试验。我觉得,在办公室钻研就是最大的人生乐趣,可以把它比喻为我的游戏。
当我离开办公室时,不管是参加什么样的大型活动,虽然和各路知名人士谈天说地,也有珍稀的山珍海味,但对我来说,只要离开了创造和技术,尤其是不能和团队讨论问题,我觉得一点乐趣都没有了。
我在工作中所得到的乐趣远远大于那些纸醉金迷、花天酒地、顶流社会,比那些东西要多得多。
冯仑:
我深有体会,在张跃乍富的时候,也就是20多年前,对这些还有点小兴趣,我在远大城看到过加长凯迪拉克什么的豪车,现在都封存起来了,飞机也丢在那儿了。他现在最大的乐趣是,在办公室跟同事一起讨论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张跃:
差不多过去20年我都沉迷在里头,就像你刚刚说的,因为有个巨大的愿景、巨大的光芒,每一天这个光芒在照耀着你,创造力也好、乐趣也好是相互作用的。
一个人如果对他的工作没有一种狂热爱好,你用任何东西都引诱不了他把那件事情干好,只有发自内心的强烈爱好,才能持续地坚持。
冯仑:
我最近在看一本新书《马斯克传》,看几页还没全看,如果在中国找一个对人类有贡献的创业者,在我熟悉的范围内,远大张跃肯定也算一个,就是用技术改变世界,用企业组织提高效率,解决人类面临的气候问题、居住问题和城市问题,这是特别了不起的。
对照我们其他的民营企业,包括我过去的经历,民营企业里头创业一直有两种动因:一种是张跃这种,通过技术解决问题、服务社会,更多的人类能够在过程中获得经济效益,钱是第二位的;还有一种,在野蛮生长早期,很多民营企业一开始都着眼于这个事儿到底能赚多少钱,张维迎以前老批评我们叫套利型企业。
现在看,未来要高质量发展,国内经济要可持续,需要更多像远大、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,要比套利型企业对社会更重要。
5
问答环节
主持人:
张跃总一直强调用技术改造世界,远大集团本身也是一个科技公司,所以有一个网友就很好奇,说张总讲了这么多专业性的东西,您是技术出身吗?
张跃:
我在22岁以前喜欢文学和美术,从23岁开始我就一直在搞技术,最早的技术是在东北搞装修。远大已经36年了,我90%以上的时间都在搞技术,最近三四年时间,甚至98%的时间都在搞技术。
第一我没跟过任何教授,第二对数理化一窍不通,但是没关系,从机械、电子、材料、传热到流体,我接触得是最全面的,可能一年学到的东西比别人五年、八年都学得多,况且我研发做试验也特别多。
我将所有的想象都变成一张草图,三五天后变成一个试验品,每一天都在接受新东西,自己的新想法有可能变成新成果,也有可能变成巨大的失败。没关系,失败也好,成果也好,每一天都在增加知识,最重要的是,不管成功还是失败,对我来说都是收获,最大的失败恰恰是最大的收获。
冯仑:
成功和失败有时候就差一点点,在技术上突破一下就OK。
张跃:
此外,对知识能力、团队水平和项目推动有巨大作用,失败是经常性的,大多数情况下,比成功的价值更大。之所以远大能够搞原始创新,是因为我比较准确的技术认知,而且原始创新这个愿景也是我自己在坚持的。
只有原始创新,才是存在于社会的最大价值;只有原始创新,才能形成商业上的最大竞争优势;也只有原始创新,才有战胜困难的勇气。这是一种骄傲,就好像英雄都要炫耀脸上的伤疤,原始创新所带来的自豪感、满足感,有利于战胜困难。
主持人:
冯叔之前提到过立体城市,张跃总也提出过空中城市,这个概念在当下是比较超前的,不被很多人所理解,两位会不会有一种孤独感?
冯仑:
没有,我们俩在一起就更没有了,但是我们知道潮流是这样的,全世界都认为,高密度城市是节约效率、便捷安全和高效益的。
张跃:
生活质量更高,比方说,香港的建筑平均楼层是45层,纽约位列第二是25层,香港属于楼层太高了,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因为楼高而降低多少,反倒是香港最高密度的地方叫港岛,那些白领的生活质量是最高的。最近远大跟香港搞保障房的部门对接,港岛、九龙这些繁华区域缺的是出租房,办公容量是50万人,出租房只有不到10万个,如果保障房还有30万个,这些人就能通过步行上下班。
纽约曼哈顿中心地区,以联合国大厦为半径覆盖一公里地区,是效率最高的,大量联合国的外国雇员不需要坐汽车,都是走路上下班,因为纽约政府做了大量改造,把办公楼变成了出租公寓,比如那些高耸的铅笔楼。他们每天腾出了差不多4小时,提高了生活质量,去附近酒吧喝酒,到百老汇去听音乐。
冯仑:
再举个例子,新加坡一平方公里密度有4万人,但大家并不感到拥挤,还被誉为是花园城市。
张跃:
语言往往是决定思维,它既决定国家政策,也决定每一个人。现在我们要把内容改过来,空中城市也好、立体城市也好,不等于高能耗城市、低效率城市,恰恰等于步行城市、舒适城市和悠闲城市。
冯仑:
所以不会孤独的。
张跃:
人会变得很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