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民党拿着大喇叭喊,意图让共产党投降,乔三本见状劝连长投降,陈学良带着全体1连战士拒绝,乔三本崩溃地说他们都疯了。国民党继续投入兵力作战,1连死伤惨重,乔三本受重伤,杜广生把尸体埋在他身上,叮嘱他趴好,而后杜广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。手下劝范汉杰不要再向白老户屯投入兵力,不然锦州的防线将会出现漏洞。范汉杰妥协,不再增加兵力,但他要求一定要把白老户屯拿下。
1连死伤严重,不少人都牺牲了,他们的藏身处被蒋匪军用坦克炸毁,一时之间又伤了许多人。正绝望之际,他们听到了共军的号角声,立刻振奋军心,仅剩几人冲出去与蒋匪军誓死拼杀。1连全体指战员冒着敌人飞机、大炮、坦克组成的立体火网,激战16小时,从白天打到黑夜,打退国民党一个团兵力的15次进攻,为解放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。战斗结束后,1连幸存的37位同志,被誉为白老虎连37勇士。
乔三本爬出死人堆,找到了杜广生的遗体,无论他如何唤他,杜广生再无回应。张婉心时隔很久后与林稚文见面,她听说学校要组织一个什么冬训营,她劝阻林稚文不要参加这个冬训营,因为东北要打大仗了,政府要将青年学生送到战场上当炮灰,所以林稚文万万不能去。林稚文心如死灰,他知道张婉心要带自己去哪里,但他向张婉心说对不起,他拒绝和张婉心离开,他现在连离开的一丝勇气都没有了。
林彪从专列上下来,与罗荣桓会合。蒋介石坐飞机抵达沈阳东塔机场,得知很多将领因通知发得过晚,都没能及时前来,蒋介石就明白东北要进行整肃了。周恩来分析,卫立煌刚回到沈阳,蒋介石也紧随其后,说明蒋介石可能是想让卫立煌出兵打通沈锦线,给蒋军留下一条后路,如果卫立煌西撤锦州,对于东野决战,的确是一个大麻烦。蒋介石明白沈阳现在面临虫害,剿总司令部的粮食都是从锦州调拨的。
即便如此,卫立煌依旧认为,守住沈阳就是守住党国在东北的希望,他不愿意撤兵,如果蒋介石觉得他难以担此大任,大可以换人,他绝无二话。蒋介石看了他一眼,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没再说什么。和诸多将领开会的时候,蒋介石给没带《剿匪手本》的将领们朗读起这本《剿匪手本》。知道没多少人在听,但蒋介石还是一句一句地读完了,蒋介石临走前,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,再不听他的话,东北就要完了,整个局势都会被逆转过来。
韩先楚去炮兵团找朱瑞,想和他合计步炮协同的事。范汉杰得知蒋介石在沈阳训示,特地赶来,他向蒋介石提出一个大胆的计划,既然共军铁了心要会战,何不将共军七十余万的兵力消灭在锦沈。蒋介石立刻明白,范汉杰说的是锦沈会战。韩先楚告诉朱瑞,范汉杰是打防御战的老手,义县不仅有大量的地堡、掩体、交通壕,甚至还有护城壕,打起来一定很艰难。韩先楚说的确实有道理,但朱瑞说这也正好成为他们步炮协同的试验场。
以前炮少,他们在炮火战力上就弱于对手,现在不一样了,他们可以先在炮兵火力上碾压对手,从炮兵只是作为步兵的一种攻防补充,转变为先用更强的火力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,再配合步兵的攻击行动进行纵深配合打击,最大限度减少我军的伤亡,这才是更现代的战争方式。范汉杰了解林彪和毛泽东,毛泽东不会想输了以后会怎样,而林彪不同,他非常谨慎,锦州一战如果失败,林彪在东北的老本就全都没了,而林彪的谨慎正是他们的战机。
范汉杰说,守住锦州半个月至一个月没问题,届时沈阳的主力西进截断共军的后路,傅作义的主力再攻打西面,锦州从中央突围,形成三面合围之势,可将共军在东北的战力全部消灭。蒋介石认为他这个锦沈会战的蓝图很好,但蒋介石也有难处,傅作义不肯作战,卫立煌也不肯出沈阳。范汉杰提醒道,沈阳的全部兵力,不完全掌握在卫立煌的手中。
沈阳的全部兵力,不完全掌握在卫立煌手中,蒋介石意识到范汉杰说的是沈阳城外的廖耀湘。之后蒋介石命廖耀湘为西进兵团司令,对他下了委任书。“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,苟吾人而能具必死之决心以剿匪,则士卒,必能以勿生还之勇气而尽忠”,听到范汉杰说这句话,蒋介石登时明白范汉杰一定是认真读了《剿匪手本》。很快,蒋介石离开东北,卫立煌坐车匆匆赶来,却只看到了飞机的残影。
侯镜如兵团和廖耀湘兵团引起了毛泽东等人的注意,其中侯镜如兵团是傅作义东拼西凑而成的,不足为惧。傅作义和卫立煌一样,把他们手中的兵视为立身之本,绝不会轻易抛出所有家底帮助蒋介石。蒋介石前往北平和傅作义见面,他苦心劝说傅作义出兵援助锦州,因为锦沈会战是国共双方在东北的终极对决。傅作义问他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,其实蒋介石也没有多大把握,但他知道这次会战非常关键。
傅作义最终表示,如果东西两个援锦兵团能够全力以赴,他就愿意出兵锦沈会战。东北野战军指挥部军列停在彰武,林彪告诉刘亚楼,情况有很大变化。蒋介石这次东北之行,定下如下策略,范汉杰在锦州牵制东北野战军助力,侯镜如的东进兵团由葫芦岛向东进攻,廖耀湘的西进兵团由沈阳向西攻击,再加上空军和海军协同,企图一战歼灭东野主力,打开东北局面。毛泽东收到情报,立刻召集周恩来等人开会。
他们认为既然援军迟早要到锦州,那他们就先一步攻占锦州,反过来再对付援军。毛泽东给朱瑞和韩先楚下令,让他们将攻打义县的时间提前,要在一天之内攻下义县,这一战是决定锦州战役的关键。义县西南城外,东野战士们连夜修筑战壕,为提前进攻义县做准备。敌人用炮火压制,反被解放军炮纵死死压制住,东野战士继续挖战壕。韩先楚收到上级命令,告诉朱瑞要把攻打义县的时间提前,哪怕准备尚未充分。
第二天天亮,义县守军就发现共军已经把战壕挖到了城下不远处,瞬间感到岌岌可危。攻打时间已到,朱瑞下令发射炮火,对义县城发起猛烈进攻。守军措手不及,向范汉杰打电话求助,可是范汉杰却让他们自己撑住。卫立煌得知范汉杰不打算派出锦州的兵去援救义县,便即刻明白义县守军已经成为了一个弃子。卫立煌气急败坏挂了电话,如果他带着沈阳守军倾巢而出,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遗弃的义县守军。
炮纵将义县城墙打出了好几个大窟窿,朱瑞告诉韩先楚此时可以发起进攻,韩先楚下令对义县发起总攻。由于时间太赶,有暗堡没有被完全摧毁,他们因此牺牲了不少的同志,炮纵紧随其后炸掉暗堡,帮助韩先楚部队最终攻下义县,用了不到6小时的时间结束战斗。中央军委对义县之战大加赞赏,并打算让韩先楚写下经验,争取打锦州的时候能用上,可随着林彪列车停在彰武的消息传来,众人脸色变得凝重起来。
此时的林彪担心蒋军的东西援军包围,会将他的东野军全数歼灭,他让作战处出具一份回师长春的可行性报告,虽然他和刘亚楼和罗荣桓说这只是一份预案,但两人都看得出来林彪对于锦沈会战的犹豫不决,蒋介石与范汉杰打电话,范汉杰对于守好锦州胸有成竹。
如果林彪后撤长春,必定会给国民党攻打共军提供胜算,此时的林彪是犹豫的,顾祝同和蒋介石一致同意派一支队伍去捅林彪的后方。自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四平后,长春成为一座孤城,国民党军剿总司令郑洞国指挥十万人驻守长春,企图牵制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,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决定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的方针,军事包围、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三管齐下,长春国民党守军因此军心涣散,厌战情绪和逃亡投诚现象与日俱增。
郑洞国独自出门,看到了长春的真实状况,感到无可奈何。随后,郑洞国拿着蒋介石的命令去找60军军长曾泽生商讨,最终曾泽生不得不同意和新七军一路,做一定程度的突围和努力,同时还要关注军中的共党活动,做好共党清剿行动。敌军两线的兵团已经陆续出发,长春郑洞国的反击,让共产党的防守压力增大不少。即便如此,刘亚楼还是认为应该要坚决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,但林彪觉得,再坚持下去,他们就是自投罗网了。
林彪让他们给中央回电,请求撤出锦州前线。中央得知林彪的电报内容,赶紧开会讨论。刘少奇得知林彪想回师长春,生气地大喊,这简直是胡闹。周恩来分析林彪的心理,他建议给林彪写封信好好劝说,毛泽东严厉说不必写信,东北野战军必须在限令十日内拿下锦州。林彪争正与各个官兵讨论回师长春的路线,刘亚楼和罗荣桓想了一夜,还是决定来劝说林彪攻打锦州。林彪依旧没有下定决心,他需要时间再好好想想。
义县城外,赵兴元告诉一营的同志,攻打义县的时候他们表现出色,得到了韩先楚的赞扬,接下来打锦州一营还是打头阵。没有打仗的时候,赵兴元会亲自教战士们学词,还教给他们一首诗。朱瑞炮兵部队没能发现义县城外新修的一些暗堡,导致义县之战损失了不少炮和战士,他为此和战士们发火,韩先楚劝说他别发那么大火,义县之战中炮纵的表现到底还是得到中央的表扬了。
刘亚楼和罗荣桓忧心忡忡,生怕林彪真的会回师长春。战后,朱瑞和韩先楚望着义县城墙被打穿的地方,这里是9师主攻的方向,但由于炮纵没能及时发现城墙里修筑的暗堡和工事,导致攻打的时候牺牲了不少的战士,朱瑞恨不得替那些战士躺在这儿。韩先楚默默蹲下,把一抔黄土装进口袋里。关于战斗和教育,朱瑞认为,要面对敌人的全面反击,炮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,所以要将战斗和学习结合起来。
他希望韩先楚能去他的炮兵学校做好教育,韩先楚欣然答应。朱瑞在义县城里查看弹着点,却不幸踩中反步兵地雷,壮烈牺牲。刘亚楼和罗荣桓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林彪,林彪得知他牺牲的原因,什么也没说,转身抓了一把黄豆撒向空中。蒋介石去北平开会,听到国民党军官在庆贺共军炮兵司令牺牲的事,他严厉指责这些人,同时指出朱瑞是值得他们尊敬的好对手,四下立刻噤若寒蝉。
朱瑞的牺牲让刘少奇、周恩来众人非常难过,义县之战要不是有朱瑞的炮纵配合,是绝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被打下来的。毛泽东说,当初中央本来想命朱瑞为副参谋长,但朱瑞一声以炮为痴,不在乎功名利禄,他在东北一手建立起炮兵,为东野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。朱瑞是真正的共产党战士,他的牺牲是共产党的极大损失。朱瑞的死,给林彪造成巨大打击,同时也警醒了他。
林彪给中央发电声明前电作废,东野全体战员将会不遗余力地投入攻打锦州的战斗中。共产党全面包围了锦州,蒋介石在天津溏沽军港做战前动员,鼓励战士们胜利会师。东北野战军指挥部暂时落脚在牤牛屯,大战在即,刘亚楼看出林彪的紧张,但林彪却犟着说自己没有紧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