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柏坡余下兵力很少,中共中央现在面临敌众我寡、大兵临近的危险境地。周恩来和朱德都同意转移,但毛泽东提出一计空城计。共军很快在广播中宣布已经得知蒋匪军和傅作义的计划,并表明他们已经做足准备,就等着郑挺锋自投罗网。杜聿明得知此事,觉得一代名将傅作义竟堕落至此,他也不怕丢脸。蒋介石猜测是不是郑挺锋泄露出去的消息,傅作义不这么认为,因为郑挺锋的行动一直是隐蔽进行。
既然偷袭不成,蒋介石便令郑挺锋由偷袭改成强攻。傅作义向郑挺锋下令,郑挺锋一再强调,继续行动等同于自杀,但还是无法改变傅作义和蒋介石的决定,郑挺锋只好下令不惜一切突进。他们在路上遇到一支民兵,这帮民兵早就做好伏击准备,郑挺锋的队伍被打得措手不及。他们以为这是共军主力,连忙撤退逃窜。他们一撤就撤到了30里地之外,现在才开始收拢队伍。对于郑挺锋部队的逃窜,毛泽东、朱德和周恩来感到非常高兴。
蒋介石听闻此事,十分恼怒,直骂郑挺锋部队上上下下都是瘪三。蒋介石让傅作义转告郑挺锋,现在在平山县的不是共军主力,要他一鼓作气冲过去。傅作义犹豫一会儿说,现在或许还不是共军主力,但共军主力很快回来了。为粉碎傅作义部偷袭石家庄的阴谋,中共中央令位于平绥路以北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迅速南下,令华北军区第7纵队率地方武装在沙河以南地区阻击,同时令东北先遣兵团进入冀东,对北平造成威胁之势。
河北涞源,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3纵队司令员郑维山率部队渡河回平山县保卫中央。郑挺锋这支部队遭到围追堵截,他声嘶力竭地对电话里的傅作义说这就是共军的主力,再不下令撤退就一切都全完了,傅作义只好让他们撤回。杜聿明和卫立煌打电话,他说如果东北和华北的各位将军能够多一些报国之理想、少一些自保之实际,那东北的局势也不至如此。卫立煌没对此事有所评判,反而阴阳怪气的说他真佩服杜聿明。
现在东北只剩下沈阳和葫芦岛,卫立煌决定坚守沈阳,等待时局改变。但杜聿明认为他最好在共军形成合围之前,尽快将主力从沈阳撤出。卫立煌告诉他,东北根本不是他们在指挥,杜聿明知道了他的言下之意,只能表示会尽力配合沈阳之坚守。在军事一败涂地之际,宋美龄告诉蒋介石,现在他们是内忧外患,美国杜威依旧要求他们给予钱财支持,如果做不到,他们就会失去美国的支持,蒋介石的总统之位也有可能因此不保。
10月28日拂晓,辽西围歼战胜利结束,东野军全歼廖耀湘军团,廖耀湘本人也落网了。辽西围歼战是辽沈战役的决定性一战,对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和解放东北全境具有决定性意义。韩先楚做了一个解放门,让被俘虏的国民党军走过这道门,成为解放战士。解放门可与奈何桥不一样,前者是向死而生,而奈何桥却是从生到死。顾祝同建议尽快把沈阳的守军撤出,但蒋介石坚决反对,并命令卫立煌本人一定要守住沈阳。
汤恩伯向蒋介石汇报,粟裕部队不安生,他怀疑他们又想掀起一场更大的战役。蒋介石不以为意,还以为那只是小规模的骚乱而已。现在所有目光都聚集在沈阳,此时的卫立煌烧掉一些文件,准备逃离,军长周福成认为他的部下可以坚守一个月。卫立煌打哈哈,他表示沈阳一定可以坚守。
沈阳被东野军围攻,陷入危机,卫立煌准备坐飞机逃跑时接到蒋介石电话。蒋介石在沈阳也有眼线,他知道卫立煌要弃城出逃,打来这通电话就是为了将他一顿臭骂。沈阳城内的一些守军也纷纷跑了,许多大老爷儿和贵妇围在机场闹着要离开,卫立煌也不再管他们,径直坐飞机离开沈阳。魏友明和好几个学生兵负责机场守卫工作,好不容易从人群中跑出来,他们都认为东北要变天了。
辽宁葫芦岛,他们收到命令要销毁锦西发电厂,发电厂的工人被勒令半个小时内撤出发电厂,此举引起民愤。杜聿明前去,命令他们不要炸电厂,只需将军事设施毁掉即可。将领立刻答应,但却在杜聿明刚坐上车开出没多远,他们对手无寸铁的锦西发电厂工人实施杀戮、杜聿明满眼绝望,国军狠绝如此,他们还怎么得民心。房天静领着战士们攻入沈阳,发现了瑟瑟发抖的魏友明。
房天静让魏友明把枪放在旁边,后边会有人来接收他。解放军战士闯入指挥部,意外发现周福成等军官留了下来,还有一些中下级军官。周福成口口声声说他们是火线起义,人都打上门了,他们才说要起义,简直是无稽之谈。不过有一些部队也因此发生争论,到底是起义还是投降,关乎到这些将领的前途和命运,但黑就是黑,白就是白,他们要让那些真正冒险、弃暗投明的国民党将领看到我党的诚意。
林彪同意罗荣桓的说法,并让他负责把浑水摸鱼的人清出去。1948年11月2日,沈阳彻底解放。辽沈战役是国共双方进行的第一场战略决战,双方投入兵力总计160万人,进行了决定战争胜负的较量,最终以人民解放军的空前胜利和国民党军的空前失败而宣告结束。辽沈战役的胜利,有利推动了整个战略决战的顺利展开。沈阳解放这天,宋美龄张罗着给蒋介石补过生日,但蒋介石把自己关在房里自顾自郁闷。
东北大势已成定局,下一步战略部署就是打开华东战场。辽宁葫芦岛的军用港口,杜聿明撤走国民党军在葫芦岛的最后一批士兵。当年他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,如今又送走了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一批士兵,还真是有始有终,但这种有始有终,却显得十分悲惨。顾祝同认为下一步就是华东战场,他建议把兵力交给白崇禧,让他们入主江北。但华东战场的八十万兵力是国民党最后的血脉,蒋介石不肯交给白崇禧。
事后,蒋介石却邀请白崇禧吃饭,坦言要和他冰释前嫌,然后把八十万兵力交给他来指挥。蒋介石可以不干涉他的战略部署,但白崇禧也需要放下以前的成见,尽心尽力打好徐蚌会战。白崇禧答应了,蒋介石就说明日就宣布对他的任命。白崇禧离开,转身就去找了李宗仁,李宗仁认为蒋介石这么做是想保住他的总统之位。现在正是关键时刻,李宗仁提醒他一定要清醒面对。次日,白崇禧乘飞机回去,只给留给一封信给蒋介石。
蒋介石看完信,直言他没有信义,他委任状都拟好了,没想到白崇禧竟然出尔反尔。他焦急地踱步,很快就要得知美国当选的情况了,如果杜威当选,当然是有利于蒋介石。但如果白崇禧背后的人是李宗仁或者司徒雷登,他不免感到压力很大。美国当选结果出来,这个人让他们非常意外,这个人不是司徒,更不是杜威,而是杜鲁门,蒋经国也通过各个渠道了解到杜鲁门是真的连任了。
杜威没有当选,当选的竟然是一直排名后面的杜鲁门,这不得不让宋美龄和蒋介石震惊。蒋介石非常生气,他怒气冲冲地表示他们一定会因此后悔。与南京不同的是,周恩来和毛泽东在推磨子,之后又开会讨论淮海战役。蒋介石经过辽沈战役后,他的拳头收得很紧,华野和刘峙的兵团实力相差很大,毛泽东提醒他们不要忘了还有七个纵队。毛泽东还指出,淮海战役,必须是华野和中野共同执行的联合作战任务,必须是密切配合、协同作战。
朱德分析,刘伯承率中野在豫西牵制白崇禧部,阻止支援徐蚌的黄维兵团东进,陈毅和邓小平已经攻克郑州,向东牵制向徐州西南的邱清泉和孙元良兵团,这一切都是为华野粟裕南下创造条件。毛泽东想趁着发扬起来的士气,打得蒋介石措手不及。他们举手表决,均同意发动淮海战役。蒋介石将作战部署任务交给顾祝同,他自己则忙着后方的事。参谋长张震和粟裕讨论起黄百韬这个人,他们认为此人的确有两把刷子。
邱清泉、顾祝同和郭汝瑰来与黄百韬他们见面,一同商讨作战方案。黄百韬对蒋介石的作战方案有异议,但很快被刘峙驳回,郭祝同边让他们命令绝对服从,准备部署战事。当晚,顾祝同要赶回南京复命,黄百韬叫住他,吐槽起开会结束不久就又转身投入酒池肉林中奢靡的刘峙。顾祝同表示刘峙对蒋介石很忠诚,总比白眼狼的白崇禧要好,以后这种话他要少说。顾祝同还提醒黄百韬,从新安镇撤出后要轻车简从,共产党的步伐非常快。
黄百韬回到新安镇,对下属下令,即刻向徐州回撤。结果接到刘峙的电话,听到命令后震惊不已。刘峙传达蒋介石的命令,让他先在新安镇等待海洲的第44军。战场瞬息万变,粟裕向军委请示,将发起淮海战役的日期从8号提前到6号。但军委的指令明天才能到,可粟裕认为战机不能延误,他们可以一边行动一边等待军委的回复,后勤补给也可以边打边给。6号,华野主力向徐州靠近,军委也来电说让他们随机应变,不用事事请示。
此时的黄百韬集结兵力向徐州靠拢,但还没离开,他们这一行人就被困在桥上。刘峙在新安镇做私盐生意,很多盐商听闻共产党要来了,纷纷跟着第44军一起逃跑,结果把路给完全堵住了。粟裕苦心劝说,让老百姓回家,但他们还是很怕共产党打进来。此时的粟裕等人亦得知黄百韬要逃的消息,他让人尽快做通张克侠和何基沣的起义工作,晚几个小时,黄百韬这条大鱼分分钟都有可能溜掉。宿迁县西北的堰头镇。炮火连天,同志们以身体架桥,助部队过河歼灭敌军。
绥靖3区司令部正在开会,张克侠被盯紧了,一时不能回去指导54军的起义计划。张克侠请求回前线指挥作战,但很快被否决。何基沣两人等了许久,都没等回张克侠,想想也知道他肯定是被软禁了。贾庄和台儿庄都还没动静,粟裕一着急头疼又犯了。周恩来看到毛泽东还没休息,便来和他讲话。周恩来认为,粟裕能否把黄百韬的后路堵住,关键就看第3绥靖区能不能顺利起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