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式菜肴在于一个‘变’字。这个字里,包含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认知,寄托着审美,也折射出中国人‘以食会友’的哲学”。从另一个角度看,“菜”指食材外形的不完全变化,“肴”则可以理解为食材的“面目全非”,即烹调过程中不保留其外形,仅保留其风味,而厨师们是“菜”与“肴”之间的摆渡人。
食物其实也是制作者的一面镜子,读懂一道菜,便是读懂食物背后的那个人。湖北是小龙虾的盛产地,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造就了小龙虾餐饮业的宏大竞争。有已经站稳脚跟的店铺始终坚守传统的做法与口味;也有新加入这个战场的年轻人,正在尝试原创味道,选择用“改变”开拓自己的疆土。在这场“红色江湖”中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。“坚守”亦或是“创新”,“并驾齐驱”亦或是“从头再来”,也许某些正在迷惘的观众可以在其中找到答案。
香料与食材的每一次碰撞,都是中国人因应环境的智慧策略,也是对味道的新一次探索。广东饶平过年时制作的卤水,每一味香料用量多少都会用秤精准称量,加入的配比也有讲究,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。卤水制成后,加入处理好的鹅炖煮,便成了春节的开年大菜卤鹅,肉质呈焦糖颜色,表皮还泛着油光。四川雅安的椒农,不仅用盐和花椒对牛肉进行腌制,还会燃烧花椒果梗对牛肉进行烟熏处理,给其增添另一层香气的外衣。处理后的牛肉可炸可烤,再加入辣椒面和芝麻,给口腔带来刺痛和麻木的奇妙感受,香与辣就这样从舌尖传递开来。